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国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社会基层大暴动,西方列强被这种全国性反帝怒潮惊呆了”。读下图,这场“大暴动”的兴起地点大致位于
A.④
B.②
C.③
D.①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A.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B.美洲白银大量进入中国
C.《本草纲目》翻译成外文出版
D.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和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等……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反映明清时期
A.商人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B.社会转型根本动力缺乏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逆转
D.封建伦理道德得到强化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名号为“参议朝政”、“参议得失”等。以后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头衔,同为宰相之列。这样,宰相群体已不限于三省长官。这表明
A.唐朝三省议事已名存实亡
B.新设官职逐渐融入三省六部
C.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
D.唐朝时官僚制度还不成熟
《管子·乘马第五》在描述农业生产时写道:把土地折算分租,实行分户经营,可以使农民自身抓紧农时。这样,他们就能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劳动,不辞辛苦地经营。这一经济思想
A.推动了租佃关系的确立
B.是在变革生产组织方式
C.推行重农的经济政策
D.是要废除土地国有制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摘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梭伦寻求普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材料三
今日之患,在吾民智不开,故虽多而不可用。而民智不开之故,皆以八股试士为之。学八股者,不读秦汉以后之书,更不考地球各国之事,然可以通籍累至大官。今群臣济济,然无以任事变者,皆由八股致大位之故。故台辽之割,不割于朝廷,而割于八股;二万万之款,不赔于朝廷,而赔于八股。——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革?对当时社会政治有何影响?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并分析其进步作用。
(3)材料三中康有为把清廷割地赔款都归咎于八股取士,你是怎样理解的?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制度改革与人类文明的简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