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

在人类文明史上以制度为重要内容的政治文明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战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战国时代晚期,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秦始皇统一中国,将秦国已实行的制度施行于全国,汉承秦制,大体未改,但是经过三四代的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三

明代有一个了不起的贡献,就是官僚体制。中国的官僚体制是一种文明,中国的官僚制度,毛病当然是有,但本身能进行这么高级的运作,使得国家保持这样的状态,很了不起。——中国现代国际研究院宿景祥

材料四要把政权的强弱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兴衰区分开来。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我概括明朝到清朝这个大变革有两句话,叫做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毛佩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经济格局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所发生的主要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明代官僚体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谈谈你对材料四中“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的理解指出“清朝在强盛中走向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

 

(1)特征: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为核心;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2)①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②经济格局: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③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 (3)变化: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明朝时中国已步入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但新的经济因素在滋生(资本主义萌芽),新的思想文化在萌发(反封建反礼教的早期民主思想和文学艺术)。因素:闭关锁国。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一个国家已是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也已有了中央与地方的分层管理。”“经过三四代”“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从中进行归纳概括,整理即可。 (2)首先一定要明确“第二帝国”指的是中国古代史上的隋唐宋时期,而隋唐宋时期政治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指从秦朝开始的三公九卿制向唐朝开始的三省六部制转变。而隋唐宋时期经济格局的变化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因为北方的战乱、劳动力、人口的南迁、从而由北方转移到南方。而隋唐宋时期选官制度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指由汉代时期的察举制向隋唐时期科举制转变。 (3)从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在衰败中走向活泼开放是指“明朝政权衰败的时候恰恰是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候”主要回答明朝经济、思想文化活跃的新因素;导致清朝僵化封闭的主导因素根据所学可知是闭关锁国。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帝国和唐朝的政治制度•特征;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A.“中体西用”的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查看答案

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生产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法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分析说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以下是中国近代史中诸派的救国思想其中能印证张鸣教授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会、开国会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便人注意到手纺车己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三册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