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签署后,时任江苏布政使李星浣看到条约后评论:“闽江南钞寄合同,夸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由此可见
A.清朝部分官员尚未正确认识战争失败的原因
B.清朝部分官员已经形成现代国家主权意识
C.清朝部分官员仍以传统观念看待中英关系
D.清朝部分官员充分认识到中英签约的危害
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实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
A.导致了地方割据
B.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C.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三省六部制的沿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魏晋南北朝以尚书省为宰相机构,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了宰相权力系统,再到北宋时期以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这一演变反映了
A.相权集团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成为发展趋势
C.通过调整相权结构以对抗皇权
D.帝相共享决策权的机制逐渐完善
《左传·昭公七年》记载:“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上述史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礼乐制度
B.宗法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由于中国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基础上被迫开始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传统和现代的关系特别复杂。……一般来说,在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传统因素对民主化有较多的阻碍作用。基本上处于现代化的对立面。……在经济思想和经济素质方面,则存在着对现代化的潜在适应性。
材料三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开始和展开的,两者几乎并肩而行,因而使得现代化的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变得特别复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特点。
材料四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其中,外资首先投资建立现代工业企业,从项目确立、技术设备引进等方面为中国现代工业发展起了示范作用。以清朝地方督抚为主体的洋务派是中国工业化发轫期真正主要的推动力,使工业化在短期内即发动起来。私人资本和中资私营企业在这一时期由于其投资规模小、行业分散,故贡献有限。但这些企业生产活动与国内经济密切相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根据材料一分析“第三次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现代化起步之时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外因是如何“通过内因起作用和变被动为主动的”。
(4)根据材料四,“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分别指什么?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家思想家?他的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给儒学思想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态度是什么?这与材料一、二有何本质区别?
(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