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D.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论孔子》中写道:“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在伏尔泰和一大批思想家的推动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写入《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这从本质上说明
A.法国启蒙思想家和孔子思想一脉相承
B.启蒙思想家借用孔子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C.法国大革命时期中法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D.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根本性影响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此话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彻底否定了神学权威
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D.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评价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的标志性理论是
A.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B.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信仰上帝即可得救
D.人是万物的尺度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