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一不朝,则贬其...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口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这段材材料反映了

A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B.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弱

C.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初年的分封制,诸侯与周王关系较严格,周王权威高,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衰弱,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故C错误。战国时期的群雄并立,也不符合材料背景,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大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王国维这段话的主要含义是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B.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C.嫡长子继承制是最好的权力交接制度

D.嫡长子继承制出现的必然性

 

查看答案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继承他王位和家业的应该是

A大儿子

B.小儿子

C.都可继承

D.都不可继承

 

查看答案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地震中涌现了无数的感人事件。有一位母亲舍身护婴,手机遗言:宝贝,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与这种珍惜亲情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明朝的黄宗羲认为私利是与生俱有的,正是由于有个体的私利,才合成了天下的公利。他主张君臣应该合理分配职权,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18世纪,法国的孟德斯鸠认为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人在自然状态下,应当首先想到如何保存自己的生命。他主张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这三期间思想的进步,试把前后期的人物做个尺度来量他一下,便很明白:第一期,如郭嵩焘、张佩纶、张之洞等辈,算是很新很新的怪物。到第二期时,嵩焘、佩纶辈已死去,之洞却还在。之洞在第二期前半,依然算是提倡风气的一个人,到了后半,居然成了老朽思想的代表了。在第二期,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严复等辈,都是新思想界勇士,立在阵头最前的一排。到第三期时,许多新青年跑上前线,这些人被挤落后,甚至已经全然退伍了。这种新陈代谢现象,可以证明这五十年间思想界的血液流转得很快,可以证明思想界的体气实已渐趋康强。

材料四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改革需要新思维,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需要各方人士为改革出谋献策。……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

——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人民论坛》2012年11月

(1)依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与孟德斯鸠主张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共同点反映的历史状况。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3)材料三中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各指什么?有什么史实依据?

4)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四个角度阐述今天我国形成思想市场的良好条件。

 

查看答案

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

材料三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大学,1910年京师大学堂开办分科大学,共开办经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农科、工科、商科,设十三学门,一个近代意义的综合性大学初具规模。

材料四

“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建议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京师大学堂分科办学后的教学内容与古代太学相比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新的时代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70-80年代,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复兴作了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