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图1《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关于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Documents%20and%20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20Data/Tencent/Users/909010886/QQ/WinTemp/RichOle/W%60E55J4%5b%60UDE%5d5%5d~%7bMK%60Z_8.png

图1《西周分封制示意图》   图2《秦朝疆域图》     图3《元朝行省图》

A.图1至2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君主专制在逐步加强

B.图2至图3的制度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

C.三幅图共同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发展

D.三幅图反映了地方政权的自主性逐步提高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图片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错误;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重大调整,故B项正确;西周是奴隶社会,故C项错误;秦朝和元朝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县制、行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人物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设立驿馆,编译出《四洲志》。

材料二:下图人物完成了材料一人物的嘱托,编写出了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如图)。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外国利器,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职。                                                                               ----梁启超

材料五: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郑观应《盛世危言》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2)根据材料二回答,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他编写的著作名称是什么?作者在此书中阐述了怎样的思想主张?(5分)

(3)材料三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属于近代中国那一派别的观点?

(4)材料四的观点属于那一派别?为实现其变官制的理想,该派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5)材料五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为消除这一弱点,材料主张什么?

 

查看答案

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世俗文学的出现,使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古代史》人教社2003年版

(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情况如何?

(2)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的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宋代儒家思想发展的概况。

(3)各说出一位宋词、元曲的主要代表人物。

(4)这一时期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的剧种是什么?

(5)宋代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市井生活的绘画作品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谁的什么画?

 

查看答案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部文献的创作时间应该是(  

A、明末清初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宋明之际

 

查看答案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的正确理解是(   )

A、以“自强”和“求富”为基本出发点     B、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客观评价

C、借助西方科技维护中国的传统封建制度  D、用“中学”来对抗“西学”的传播

 

查看答案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下列关于互联网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B.互联网提高了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

C.互联网可以提供文件传输、电子邮箱、聊天等服务

D.互联网完全取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