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摘自柳斌《中国近代粮食生产衰落原因分析》中的中国古代粮食相关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时期 | 粮食亩产 (公斤/亩年) | 人均占有原粮 (公斤/人年) | 劳动生产率 (公斤/劳动力年) |
战国中晚期 | 180.0 | 460.5 | 1659.0 |
西汉末 | 132.0 | 496.5 | 1759.0 |
唐 | 170.6 | 628.0 | 2262.0 |
宋 | 154.5 | 579.5 | 2087.5 |
明 | 173.0 | 559.0 | 2013.5 |
清中叶 | 183.5 | 314.0 | 1131.0 |
A.封建社会人们生活改善不大 B.明清之际耕地抛荒严重
C.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停滞 D.唐朝时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晋国的国君更替说明
A.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得以恢复 B.宗法分封制在晋国受到冲击
C.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 D.政权更迭削弱了晋国的实力
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B.《集簿》对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有学术价值
C.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D.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
A.已经威胁到皇权 B.拥有了独断之权
C.具有了宰相之实 D.正式统领了六部
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
A.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 B.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
C.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 D.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