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西汉的六国贵族、东汉的豪强地主、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士族等血缘势力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隋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自宋至清,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严重的“官治”不足问题,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民间宗族承担着扶济族众、化解纠纷和教化子弟的责任,把原归官吏处理的部分职责揽纳过去,大大节省了行政治理的成本,延缓了官方严刑峻法对乡村的渗透范围和程度。而宗族首领多由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地方士绅担任。庞大的士绅阶层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同时,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拉开了乡村自治的序幕,乡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但是,乡绅们更多的是将自治作为扩大绅权以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的工具,传统的乡绅治理逐渐出现摆脱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的强烈的“独立”倾向。科举制的废除使乡绅丧失了对国家的依附性,失去了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乡绅对国家和乡里责任感不断降低。当清王朝作为政权意义上的被革命对象而被推翻后,现存社会一切弊端就自然指向了作为其社会基层的乡绅阶层。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所以国民党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口号。所谓“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在这种激进的革命话语下,乡绅阶层已经笼统的作为一个敌对阶级而要被彻底消灭。

——摘编自徐祖澜《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与绅权关系的历史嬗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士绅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士绅阶层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

 

(1)特点:古代贵族政治的消亡是士绅形成的重要背景;它适应了封建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求;隋唐科举制对士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宋代宗族力量的兴起和宗族职责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绅权;士绅集团承担较多民间的管理和教化职能,体现了儒家的权威和传统;士绅阶层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维护了封建帝制和小农社会的稳定。 (2)变化:晚清士绅地位不断提高;国民革命后逐渐走向衰败。(4分)原因: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乡村自治运动使士绅获得了法律和制度上的合法地位;科举制的废除和清朝统治的结束冲击了士绅的统治;晚清的思想解放,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儒学权威的动摇进一步瓦解士绅统治;国民党致力于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士绅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材料一中“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可知,贵族政治的消亡是士绅形成的重要背景;它适应了封建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时代要求。根据材料“隋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可知,隋唐科举制对士绅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根据材料“自宋至清,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严重的“官治”不足问题,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延缓了官方严刑峻法对乡村的渗透范围和程度”可知,宋代宗族力量的兴起和宗族职责的扩大进一步扩大了绅权;士绅集团承担较多民间的管理和教化职能,体现了儒家的权威和传统;根据材料“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可知,士绅阶层作为国家与社会的中介,维护了封建帝制和小农社会的稳定。 (2)根据材料二中“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可知,清末士绅地位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可知,国民革命后士绅阶层逐渐走向衰败。晚清士绅地位不断提高是因为清政府颁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乡村自治运动使士绅获得了法律和制度上的合法地位。而科举制的废除和清朝统治的结束冲击了士绅的统治;晚清的思想解放,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儒学权威的动摇又进一步瓦解士绅统治;国民党致力于完成并巩固国家统一,士绅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这些都导致士绅阶层不断衰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 而不悉其行, 至后败职, 虽刑戮之,

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 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 选官须注重才学   

C. 选官应注重品行     D. 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查看答案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查看答案

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如不服役,则每丁可按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以代役。此规定有利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C.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查看答案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