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
战役 | 时间 | 英 | 法 | 英法联军 | 中国军队 |
第一次广州战役 | 1856.10 | 439 |
|
| 15000 |
虎门之战 | 1856.11 | 1380 |
|
| 1700 |
第一次大沽战 | 1858.5 | 660 | 518 | 1178 | 10000 |
八里桥之战 | 1860.9 | 3500 | 1500 | 5000 | 34000 |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
C.中方极力抵抗外辱
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 )
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
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这样的场景:北洋舰队士兵,捕获一外国间谍,水师提督丁汝昌欲审问之,该间谍却在堂上大声咆哮,抗议中国人破坏了外国在华取得的“某项权利”。该间谍说的“某项权利”指的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设立租界的特权
D.在通商口岸传教、租地和居住权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
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该体制自秦朝创立,纵贯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单线垂直的独立管理体系,与政府行政机构分离,从而确保了体制下各级机构权力的独立运作,上下一体,机构官员高效行权。”该体制是( )
A.宗法分封体制 B.“丞相”体制 C.监察体制 D.科举选官体制
《台湾通史》认为:“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通商口岸教堂洋行货物商民所在甚多,素由中国竭力保护’。”这在本质上表明( )
A.中国近代主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通商口岸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缩影
C.中国通商口岸经济文化高度繁荣
D.通商口岸有力促进了中国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