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2014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详细描绘法治中国新图景。下列观点客观上反映法治内涵的是
A.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B.君不仁,臣不忠,则可以霸王矣
C.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D.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高二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天法道,道法自然”
B.“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多人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
问题: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总结归纳出中国古代君主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3)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