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对上述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指赫鲁晓夫改革
A.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B.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D.开始突破了斯大林的经济模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机制体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兴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加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1949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
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
下表反映了1936-1938年上海部分民族工业生产指数的变化(注:1936年为100)下列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
| 1936年 | 1937年 | 1938年 |
棉纺织业 | 100 | 81.7 | 69.8 |
面粉业 | 100 | 77.5 | 72.5 |
机器业 | 100 | 99.6 | 56.0 |
各业平均 | 100 | 85.5 | 74.9 |
①民族工业逐步萧条②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
③民族工业发展比例失调④日本侵华破坏民族工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对下列《抗战内迁行业数量》统计表的解读,正确的是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行业 | 数量 | 占比(%) |
机械工业 | 181 | 40.4 | 食品加工 | 22 | 4.9 |
化学工业 | 56 | 12.5 | 教育用品 | 37 | 8.2 |
电器工业 | 29 | 6.5 | 矿冶 | 8 | 1.8 |
纺织工业 | 97 | 21.7 | 其他工业 | 18 | 4 |
A.轻重工业比例的失调
B.战时需求的刺激
C.民营工业的较快发展
D.官僚资本的膨胀
“几家早期的民族资本纱厂,包括上海的华新、裕源和裕通、宁波的通久源、无锡的广勤等都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有密切关系,广勤纱厂创办人杨宗瀚曾主持过上海机器织布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A.洋务企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洋务企业为民族企业培养了管理和技术人才
C.民族企业存在官商勾结现象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诞生在东南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