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

按照宋代官制,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所以“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由此可见

A宋代官僚体系的成熟

B.宋代皇权进一步强化

C.宋代行政效率有提高

D.宋代破解了藩镇难题

 

B 【解析】 试题分析:宋代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因此“任非其官”有利于皇权的强化,故B项正确;此材料涉及到宋朝的官职,官僚体系是国家中央对全国的管理做出核心决策和中央维系到地方管理的纽带的集合,A项错误;在“任非其官”的背景下宋代的行政效率应该是降低的,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名师点睛】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这类官有两种情况,第一,在宋太祖、太宗统一五代十国的过程中,留用了大批各国旧官员,使他们保持官位,领取俸禄,但不使掌握实权(只对其中认为可靠者安排一些实际职务);第二,对于宗室、外戚、勋旧,也仅授予高官,优加俸禄,而不给实职。至真宗时,便把这些措施加以制度化。按照这个制度,一般官员都有“官”和“差遣”两个头衔,有的官还加有“职”的头衔。“官”只是说明他可以领取俸禄,而职才有实际的权力。每个机关彼此互相牵制,“任非其官”的情形很普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官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

B.“官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

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查看答案

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

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

C.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

 

查看答案

宋代形成了一个惯例:“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这一惯例

A有效防止了君主乾纲独断

B.降低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C.表明君主权力有下移趋势

D.彰显了政府决策的开明性

 

查看答案

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D.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查看答案

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平公之母为杞国女子,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的封国因此帮助杞国夏禹后代东楼公的封国修筑城墙。郑国批评说:‘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是谓离德。’”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周王室对各诸侯国不分亲疏

B.宗法制度影响西周封国间的关系

C.当时强调同宗族的国家相互帮助

D.周王和诸侯是宗法制的核心所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