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不变的中国’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内在生命与动力”’。这表明作者认为
A.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
C.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D.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
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
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
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
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
汉代以来,大臣上书皇帝,不论是颂扬功德还是直言过错,都以“臣诚愚鄙”、“臣昧死”之类开篇,意味着自卑、放弃尊严。这类官场语言的使用说明
A.“君权神授”观念深入人心
B.“君为臣纲”思想影响较大
C.“皇帝独尊”思想逐渐形成
D.“皇权至上”观念受到冲击
先秦时期有位思想家对生死有过如下见解:“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赋也。安时面处顺,哀乐不能入也”。下列所述政治主张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
C.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D.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君子义以为上”;孟子曰:“义,人之正路也”;荀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由此可知,“义”旨在确立
A.礼仪规范
B.价值准绳
C.处世之道
D.施政之术
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孔子苏格拉底
B.老子普罗泰格拉
C.孟子柏拉图
D.庄子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