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了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在京师建立了太学……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但是,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

——邹玉峰《新解“新格局”——隋唐政治格局中的“古韵”与“新意”》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隋文帝由于政治需要,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唐代,科举得以定制。宋代科举制基本沿袭唐代,进一步做出改革完善,为实现“取士不问家世”的这一原则在选拔人才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摘编自《科举制度评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的选官制度选官途径和主要标准。

2材料二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分析材料三中的选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政治影响。

 

(1)制度:察举制。途径:地方举荐。主要标准:孝廉。 (2)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3)变化:重才学,不分身份地位;重考试成绩,科举成定制。(若答“重才学、轻家世”亦可) 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扩大了统治基础(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社会公平公正。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分析、认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汉武帝元光元年”、“如果不为地方所举,仍不能做官”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直接把握到答案,即察举制。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一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知,途径是地方举荐。关于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即举孝廉,注重德才。 (2)本问考查的是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知识迁移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选官制度以及弊端”要求,避免作答不完整。关于第一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等,结合所学知识,直接把握到答案,即九品中正制。关于第二小问,紧扣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导致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导致任人唯亲,不利于选拔人才,是世官制的回潮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3)本问考查的是对科举制选官制度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比较、分析的能力。本问涉及到两个小问,总体上比较简单。关于第一小问的“新变化”,紧扣材料三信息“不分身份地位从社会中考评人才,开科举士”、“取士不问家世”等,分析、认知,把握到以下方面:重才学;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标准。关于第二小问,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科举成定制。关于第二小问的“政治影响”,注意围绕“带来的积极影响”维度展开,把握到以下方面: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察举制选官制度·概况;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概况;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选官制度·概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西周封邦建国是通过“控股政权”来巩固统治、扩大疆域的。其扩充“股份”的主要方式是

A采取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B.广封王族为各地诸侯

C.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度

D.创立郡县制控制全国

 

查看答案

《韩非子·扬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查看答案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查看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作出的重大调整是

A设立军机

B.设置枢密院

C.实行一省制

D.废除宰相制度

 

查看答案

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