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1922年创刊的《今日》曾刊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的译著文章,对早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该刊的主办者却曾反对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坚持认为中共放弃社会主义革命而从事民主主义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变节”。这说明

A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

B.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C.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

D.当时存在着大量伪马克思主义者

 

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相结合,排除C;B虽有道理,但是与题干无关,题干突出的是一些人仍然没有认识到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照搬马克思主义,说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任重道远,故A项正确;D明显不符合史实。故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一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下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景应出现在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

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改订新约运动中

D.渡江战役胜利后

 

查看答案

《纽约时报》某驻华记者在回忆录中述及“广州聘请苏联顾问”,“武汉群众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着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查看答案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

B.“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

C.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查看答案

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皇帝戴孝。”这反映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查看答案

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

C.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D.美国希望通过教育为中国培养近代人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