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以秩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郡守;唐代以八品监察御史巡按郡县、察六部(县令从七品,六部尚书正三品);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仅为七品。以上材料表明
A.君主专制制度的日趋完善
B.古代监察有“以小驭大”的特征
C.古代监察体系日趋制度化
D.古代监察制度促进了吏治的发展
班固认为汉初分封以“成太宗(汉文帝)之业”,武帝推恩而致“藩国自析”。西汉末年“中外殚微,本末俱弱”,故王莽“生其奸心”。据此推断班固认为
A.汉武帝有削藩过度之嫌
B.分封有利于巩固大一统
C.太宗时期实现安平四方
D.外戚专权导致朝野叛乱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这表明刘邦推行分封制意在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A.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的关系
C.西周贵族实行集体统治的基本方式
D.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与义务的差异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 译著类别 | 译著来源 | 总计 | |||||
应用 科学 | 自然 科学 | 历史 地理 | 社会 科学 | 哲学 艺术 | 英美 | 日本 | ||
1850—1899 | 40% | 30% | 10% | 8% | 3.5% | 85% | 15% | 567种 |
1902—1904 | 10.5% | 21% | 24% | 25.5% | 11.3% | 16.8% | 62.2% | 573种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材料二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代表人物 | 生活年代 | 言论 |
顾炎武 | 1613—1682 | 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 ——《日知录》 |
魏源 | 1794—1857 | 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 ——《海国图志》 |
陈独秀 | 1879—1942 | 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 ——《新青年》3卷5号 《答顾克刚》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
(3)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