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二 尽管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材料二

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

 

(1)变化:社会性质: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近代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阶级结构:出现了买办阶层、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社会生活: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等传人中国;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 (2)俄国1861年改革,较快地实现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改变了落后于西方的面貌;近代日本遭到西方侵略后,通过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迅速实现了国家的近代化。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一提到,洋务运动、魏源、梁启超、买办,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阶级、文化等方面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出现了买办阶层、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等传人中国。 (2)根据材料二提到,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具体说明“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俄国1861年改革,较快地实现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日本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影响;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特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特点 【名师点睛】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王韬、郑观应等为首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为康梁维新思想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主张设议会、行立宪,伸民权。近代中国的思想发展历程是一个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到中国和中国到世界各国贸易所开辟的航线,主要有如下七条:第一,广州一澳门一果阿一里斯本欧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出口到印度果阿和欧洲的商品有生丝、各种颜色的细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由里斯本经澳门输入广州的商品有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第二,广州一澳门一长崎航线。葡萄牙人到广州购买中国的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商品运往长崎,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从长崎运经澳门入广州的商品主要是银子。第三,广州一澳门一马尼拉一拉丁美洲航线。从广州经澳门运往拉丁美洲的中国商品有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从拉丁美洲经马尼拉运回澳门入广州的商品有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第七,广州一澳门一大洋洲航线。

——摘自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1750一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百分比相对份额(单位:%)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4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间东西方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1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用铁血政策取得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再次分裂。东德经济发展缓慢,增长率从1984年的55%下降到1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西德经济在二战后始终保持高速而又相对稳定的增长,到1960年,西德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86%,高于所有西方工业国家,迅速地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1990年,德国再度实现统一。

--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张建华《世界现代史》等著作

材料二

我们鉴于古今民族生存的道理,要救中国,想中国民族永远存在,必要提倡民族主义。就中国的民族说,总数是四万万人,当中参杂的不过是几百万蒙古人,百多万满洲人,几百万西藏人,百几十万回教之突厥人,所以就大多数说,四万万中国人,可以说完全是汉人。我们这种民族,处于现在世界上,是什么地位呢?用世界上各民族的人数比较起来,我们人数最多,民族最大,文明教化有四千多年,也应该和欧美各国并驾齐驱。但是中国的人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底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实现两次统一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查看答案

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其目的在于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

B.建立福利制度

C.稳定社会秩序

D.缓解失业压力

 

查看答案

下面是1970-2012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C.先后实施改革开放

D.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