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节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
A.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
B.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
C.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墓础好、整体实力强
D.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
B.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
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1985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要求: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这一文件
A.初步打破了人民公社体制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
C.在农村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具有一定自主权
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
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