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
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班固《汉书•艺文志》
材料二
秦昭王问孙卿子曰:“儒无益于人之国?”
孙卿子曰:“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谨乎臣子而致贵其上者也。人主用之,则势在本
朝而宜;不用,则退编百姓而悫(què,诚实,谨慎),必为顺下矣。虽穷困冻餧,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
——《荀子•儒效篇》
材料三
夫儒者于平生之遇,率目为适然,独孜孜不怠,以学自怡,竟老而不倦。不
知者,或又言其不得于今,欲借文学道艺立功名于后世,何见之归于浅也!余尝谓学之患二:曰私,曰蔽。世之欣于禄位,从乎鄙心生者,不必挂语。若所谓事业显当世及文学道艺垂千古,慕而企之,从乎私己之心生者也。儒者之学,将以解蔽而已矣。
——戴震(1724—1777)《沈处士戴笠图题咏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班固关于儒家学派形成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三,比较荀子与戴震对于“儒者”不同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社会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儒者”价值取向变化的认识。
对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正确的是①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②是江泽民同志个人的智慧结晶③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④是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体制改革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陈独秀主张国民应该“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惟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这体现了陈独秀
A.倡导天赋人权的思想
B.认为人权取决于智能
C.崇尚无政府主义状态
D.主张人性自由与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