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A世界本原之争

B.治学方法之争

C.理气关系之争

D.道统思想之争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和“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可知是关于治学方法之争,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故答案为B项。材料未涉及到世界本原之争,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理气关系之争,排除C项;材料与道统之争无关,排除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与心学的不同 【名师点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点表现在:(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心外,先有理后有物;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心即是理”,理在心中。因此,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陆王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由于程朱理学认为理在心外,因此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去认识和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陆王心学认为理在心中,不必外求,因此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因念圣人此处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说明王阳明

A认为天理就在每个人心中

B.主张圣人之道就是天理

C.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思想

D.提出致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查看答案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是指

A三纲五常

B.天人感应

C.民贵君轻

D.和谐中庸

 

查看答案

以下中国古代有关君主的各种言论,按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③“今世天子,兵强马壮者则为之耳”

④“君为阳,臣为阴…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A①④③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查看答案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由此可见,道家

A反对掠夺,拯民疾苦

B.追求平等,无为而

C.避世出尘,提倡包容

D.遵循规律,和谐处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