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
C.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樊篱
D.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骞选择了实业。”这三个人的共同目标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实现君主立宪制
C.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D.建立民主共和国
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最突出的特点是
A.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触及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的评述不正确的
A.是指“天京变乱”
B.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狭隘性和局限性
D.作者认为:因为“煮豆燃萁”所以对洪秀全的评价难以定论
历史学家朱维铮在其《重读近代史》第五篇“神和圣”之《海内天国史掠影》中有这样的叙述:“这个天国的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平民失望。”上述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A.天国缔造者们已经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B.“天国”对民众而言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C.所谓“天国”其实离百姓非常遥远
D.旧式阶级的局限性注定了“天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