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充公元27—97,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之所以生者,静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

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

 

(1)思想:天地自然无为(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性);抨击天人感应学说;从形神关系上论证无神论(主张唯物论,反对有神论);反对厚葬,提倡薄葬;反对偶像崇拜;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相信天命论)。 (2)评价:挑战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开创了朴素唯物论发展的新阶段,为后代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带有宿命论的局限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 试题分析:(1)关于他的思想,学生要从材料出发,逐步分析,进行归纳概括。“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说甚嚣尘上之时,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说明了他抨击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天地自然无为(自然界运行有其规律性);“才能定“厚葬无益””说明了他认为人死后都是一样,故而反对厚葬。“王充很少偶像崇拜”说明他反对偶像崇拜;“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说明他认为人的生死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 (2)他反对天人感应学说,反对鬼神论,说明他的思想具有唯物主义内容。他敢于反对偶像崇拜,说明了他敢于挑战正统思想。“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本身寻找原因”说明了他的思想带有宿命论的局限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王充.主张、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同治初年,曾国藩上奏称:淮南盐课甲于天下,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现在每年所征课银,较全盛时尚不及10%。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然整顿的困难有二:一是邻盐侵灌太久,江西口岸则食浙私、粤私及闽私;湖北口岸则食川私及潞私,引地被占将近十年。二是沿途厘卡太多。淮盐出江,抵达湖北、江西口岸前,层层设卡,处处报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淮南盐务取得了一定成绩。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115400余串。而且以往商人完课之外,并不完厘;现在则是厘重于课。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贵。曾国藩颇为自得地宣称:“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规定销售价格,从而确保税收,这一做法虽深得朝廷赏识,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

——摘编自倪玉平《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淮南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国藩的淮南盐政改革作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报知新闻》的社论《天赐良机终于到来》1941129日晚报说:“残虐无道,掠夺瓜分世界,地球上人类应当共同拥有的财富与资源的80%被他们占有。恬不知耻的英美,竞进一步把魔爪伸向了东亚的最后一块肥肉——中国大陆。国民,奋起吧!国民,前进吧!照耀我们的是三千年国体的精华!”

——前坂俊之《太平洋战争与日本新闻》

材料二在被称为“没有比这里竞争更激烈”的新闻界,战争就是扩大发行量的最好机会。反对战争不仅会引来政府和军部的不满,也会惹怒国内爱国主义的民众,发表反战言论的报纸会被骂为“卖国贼”“汉奸系”。……政府还出台了《报纸法》等言论管制的法律法规,一旦发现违反禁令的文字将被审查部门禁止发行,每一次禁止发行都将造成报社的巨大损失,政府和军部还会利用利益关系恐吓广告主刊登报纸广告,彻底断绝报社的收入来源。

——王绍贝《搭上性命的新闻报道时代》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社论对太平洋战争起因的认识。对此,你有何评价?

2依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报界在近代成为战争宣传机器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是一次长时期的世界范围的大变革,它的物质基础就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的发展。可以说,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因此,在进行历史评价的时候,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发展便成了评价的标准。促进生产力和推动社会交往发展者应肯定之,反之则应加以否定;这样有利于我们认识和评价很多历史现象。

——摘编自李植枬《整体世界历史初探》

运用材料中所述的历史评价标准,选取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规定:凡外国商船只允许在广州一地通商贸易。凡外国商人来广州贸易,只能同商行打交道。外国商人买卖货物、交纳商税皆为行商代为办理;凡外国商人一切居住行动,皆由行商负责管束、担保;凡清政府有所宣示或外国商人有所陈请,皆由行商居间传达。此外,清政府又有许多条例和章程,如外国商人到广州,必须住在洋行附近的商馆或称夷馆内,不得擅自外出。又外国商人不得携带妇女居住商馆,不得在广州过冬,不得在广州乘轿子;不得雇用中国人服役,不得雇人传递消息等;清政府还规定,凡出海商船装载不得超过五百石,如有打造装载五百石以上的船出海者,一律发到边境充军。又规定船上一切人员都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貌、履历、籍贯等,以供官府稽查。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驻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今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

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摘自中英《南京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相关信息并指出其政策。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变化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分析该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是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观察下图,与之相对应的标语最可能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万岁”

B.“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D.“一国两制,统一中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