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载,“敌人以共产主义为第一对象,希望以本党本人为刽子手,希望国内自相残杀,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西班牙,我要严防……对共产党要放宽,使尽其所能事”。据此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材料中所述“敌人”为美国
B.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
C.蒋介石希望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敌
D.蒋介石能以民族大义为重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充实银行,促进官僚资本的形成
B.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政策支持
D.稳定金融市场,有效防止白银外流
学者闻一多写道:“《中国之命运》一书的出版,在我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我简直被那里面的义和团精神吓一跳,我们的英明的领袖原来是这样想法的吗?……《中国之命运》公开向五四挑战,我是无论如何受不了的。”这反映出当时闻一多
A.深受渐进改良思想的影响
B.由亲蒋反共转变为反蒋反共
C.反对无政府主义等激进思想
D.维护自由、民主的“五四精神”
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一书中对孙中山的定性问题有一些新的思考。他认为,孙中山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可以把孙中山定性为“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简称“平民革命家”)。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与“节制资本”
D.“天下为公”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A.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其势日就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国白银开始出现外流的趋势
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