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晚清政府为筹措军费开设了厘金局。厘...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晚清政府为筹措军费开设了厘金局。厘金就是过路费和交易税。“近来内地局、卡林立,往往数十里之遥,其间多至数卡……过一卡有一卡之厘。经一卡抽一卡之厘”。各省厘局,但有厘局之名,实则抽分抽钱,有加无己。凡水陆通衢以及乡村小径,皆设奉完抽厘旗号,所有行商坐贾,于发货之地抽之,卖货之地又抽之,以货易钱之时,以钱换银之时又抽之。资本微末之店铺,肩挑步担之生涯,或行人之携带盘缠,女眷之随身包裹,无不留难搜括。”官员在征收过程中,随意勒索,如山东高达20%,而其他省份也在5%甚至10%之上。

诚如时人所云:“中货有厘金,而洋货全无之,于是洋货之价日贱,中货之价日昂,价贱则购用日多,价昂则销售日少”。广东三水、佛山等地本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工艺之目,成萃于此”,但“军兴以来,创设厘税,遇卡抽验,勒索万状。自三水设厘卡,而市面为墟矣。佛山一埠,而百行亏折矣”。

——摘编自张宏《关于近代中国厘金制度的思考》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厘金制度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厘金制度的影响。

 

(1)特点:征收厘金的关卡较多;重复征税严重;征收官员贪污勒索;不征洋货。 (2)增加了清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为各级官员私饱中囊、横征暴敛提供了便利,(助长了官吏的腐败);增加了人民经济负担;阻碍了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外国商品竞争力,有利于外国的经济侵略。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近来内地局、卡林立,往往数十里之遥,其间多至数卡……过一卡有一卡之费,经一卡抽一卡之厘”可知,征收厘金的关卡较多;根据材料“所有行商坐贾,于发货之地抽之,卖货之地又抽之,以货易钱之时,以钱换银之时又抽之重复”可知,征税严重,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根据材料“官员在征收过程中,随意勒索,如山东高达20%,而其他省份也在5%甚至10%之上”可知,抽厘过重,征收官员贪污勒索;从材料二“中货有厘金,而洋货全无之”可知,只征土货,不征洋货。根据以上分析,可回答出晚清厘金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于是洋货之价日贱,中货之价日昂,价贱则购用日多,价昂则销售日少”和“遇卡抽验,勒索万状。自三水设厘卡,而市面为墟矣。佛山一埠,而百行亏折矣”等信息,结合厘金制度产生的原因、特点,可以分析归纳厘金制度对政府财政、地方官员、人民负担、近代工商业发展、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影响,如增加财政收入、助长腐败、增加人民负担、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外国商品竞争力有利于外国的经济侵略等。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 【名师点睛】对于文字材料题的解答,先读设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阅读材料时要注意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往往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从材料与课本的链接处找出相似点。只需确定了材料与课本某方面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但是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的环境,千万不要自顾自地表演,而忽略了材料要求。对于此类试题,还要注意是否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如需要,答题时要回归书本,联系社会背景,拓展思维,补充认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一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

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德斯鸠(1689—1755)曾任波尔多市法院院长,后遍游欧洲,考察各国制度,潜心著述。他认为,专制就是君王集一切权力于一身,“完全按照自己一个人一时的与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法律等于零”。专制君王依靠唯上是从的官吏做爪牙,借助庞大军队和严峻刑罚进行统治,可任意征收重税、没收个人财产。在此制度下,“人的命运与牲畜别无二致,只有本能、服从与惩罚”。

——摘编自路易·戴格拉夫《孟德斯鸠传》

材料二

严复(1854—1921)曾到英国留学,后在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意欲培养人才建设强大海军。但官场腐朽,使他认识到办理海军教育无法施展政治抱负。1895年前后,严复深为民族前途担忧,陆续发表文章,翻译西方著作,评论史事与时政,鼓吹学习西方民主。

严复尖锐批判中国专制政体:“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不独国主君上之权为无限也,乃至寻常一守宰,于其所治,实皆兼三权(行、宪、政)而领之”,故无公正可言。他主张“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设议院于京师,而今天下郡县各公举其守宰”。他认为“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斯真刻不容缓之事。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他主张通过鼓民力、新民德、开民智,逐步使国家走上民主法制之路。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孟德斯鸠、严复反专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与个人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的主张在哪些方面与孟德斯鸠相同,有何主要差异。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共产党人在1948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

 

查看答案

193345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查看答案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