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中央提出了的“双百方针”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错误,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是1956年,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分析可知社会主义建设急需法律保障,故C项符合题意;A项“双百方针”提出是1956年,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1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查看答案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查看答案

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这一论述反映了

A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

B.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

C.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

D.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查看答案

著名国画家傅抱石指出:“包括康有为的国画改良观和陈独秀的“美术革命”论在内,在将传统文化与封建专制绑架在一起的20世纪初的文化界,无论哪种观点都离不开“抑中扬西”和倡导写实。当时这种对国画的革新要求反映出

A维新思想成为社会思潮主流

B.思想文化向现代形态转变的要求

C.传统文化艺术已衰落的事实

D.弘扬国粹以增强民族精神的理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