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邓小平在会(注:指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天高兴地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

邓小平在会(注:指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天高兴地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下列属于材料所说“新话”的是

①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③运用价值规律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以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此题可用排除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①符合题意,②是在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不符合题意,设立经济特区是1980年开始的,④不符合题意,所有带②④的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即A、C、D三项均排除;只有B项符合题意,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宣传画、宣传标语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查看答案

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A中央提出了的“双百方针”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类别

比重(%)

年平均增长率%

1921年

1936年

 

轻工业

441

307

546

重工业

546

629

994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官僚资本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查看答案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国民大革命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查看答案

1917年,刘半农致钱玄同信中说:“文学改良的话,我们已锣鼓喧天的闹了一闹;……先生说‘本是个顽固党’。我说我们这班人,大家都是‘半路出家’,脑筋中已受了许多旧文学的毒……故现在自己洗刷自己之外,还要替一般同受此毒者洗刷”。这一论述反映了

A提倡建立国民新文学

B.知识分子还必须自身改造

C.主张文学要言之有物

D.西方文化要取代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