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

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维新思想。A、C两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故排除;材料“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体现了对列强经济侵略进行抵制,故B项正确;实业救国是资产阶级的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思潮是在辛亥革命后,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早期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维新派与洋务派: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 两派主张不同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目的不同,洋务派是巩固清朝的腐朽统治,维新派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性质不同,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内在联系:都是鸦片战争以来“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产物;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一部分人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形成早期维新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

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

 

查看答案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据此可以推知

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

C.生产方式未发生质的变化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

 

查看答案

史书记载,宋仁宗自己曾经对臣子表示:“措置(处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这表明

A理性思考影响君主施政

B.丞相制可以消除决策失误

C.宋代君主权力有所削弱

D.宋仁宗无意加强君主专制

 

查看答案

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仿效内地官方史学活动,接受汉族文化的历史观念,进而将自己的祖先衔接于中国古史体系,自称黄帝、大禹等圣王之后裔。这有助于

A提升民族认同

B.化解民族矛盾

C.继承华夏传统

D.促进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