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16683

1959

16968

1954

16952

1960

1435

1955

18394

1961

13650

1956

19275

1962

15441

1957

19505

1963

17000

1958

19765

1964

1875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编制

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两个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粮食产量与国家政策的角度予以说明。

 

信息一: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盘增长过速。1953年至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保护自留地等政策,使苏联粮食产量与中国相当,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土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稳步上升,计划经济休制的实行。 信息二,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9年至1961年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62年至1964年粮食产量回升。 说明: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很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1958年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粮食产量下降。1960年以后,中央在农村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推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粮食产量开始回升。 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清,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协调好农业与工业的比例关系:要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探讨历史问题、描述和阐述历史问题的能力。题中的时间是重要的突破口,粮食产量是增加或减少,结合当时的时间,联系经济政策,就可以解决。最后,学生自己对经济政策与粮食产量要有理论认识。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0世纪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为商埠,并允许英国在广州派驻领事。1861年,英、法在广州沙面设租界,以后陆续兴建电力厂、自来水厂、水塔、教堂、邮政局、电报局、医院、消防班、清洁队等公共事业机构,还有公共娱乐设施如沿江公园英法各一个、网球场、影剧院等。1862年,华侨黎先生在广州创办“万隆兴行”,经营进出口业务,是近代华侨投资之始。1879年,华侨卫省轩在广州文昌沙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火柴厂。1890年,华侨黄秉常在广州创办中国第一家电灯公司。

——据《广州历史大事记》整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及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广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查看答案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被发现的理论的意义在于

A.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    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

C. 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查看答案

1862年9月22日,总统林肯以三军统帅的身份发表军事命令——解放黑奴宣言》。内战末期,美国共和党中的废奴论者推断,一旦战争结束后,《解放黑奴宣言》将可能被解读成一份违宪的战时命令。废奴论者的担心主要是因为该宣言

A发表者总统没有发布的权利

B.属军事命令不能产生法律效力

C.出台过程有悖正常的法定程序

D.内容违背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

 

查看答案

1834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将“低于舒适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即不论家庭大小和生活支出多少,金钱救济绝对不能超过社区独立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水平。它规定,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这些规定反映出英国

A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B.社会矛盾尖锐化

C.形成了完善的法律体系

D.救济观念走向人道

 

查看答案

梭伦改革中有“解负令”,克里斯提尼时,克里斯提尼时,外来移民对雅典作出突出贡献、经过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能获得公民权。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A减轻了公民经济负担

B.扩大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C.缓和与外邦人的矛盾

D.增强雅典的军事文化实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