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离娄章句上》记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离娄章句上》记载:“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其中无后,近代多指没有为家族延续后代。材料主要体现了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礼乐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其中无后,近代多指没有为家族延续后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传宗接代的宗法制观念,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天子分封诸侯的分封制,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相关信息,故C排除。礼乐制,强调礼乐等级秩序,材料也未涉及,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这种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传宗接代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可算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则天自幼聪慧,有才智,“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天授六年(690)九月,改唐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在位期间,“劝农桑,薄赋徭”;“广言路,杜谗口”;“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大搜遗逸四方之士”,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策贡士于洛城殿,殿试自此始”。以上各项政策措施的推行,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摘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主要是批判和责难的。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社会各界积极肯定武则天。……与改革开放前不同,80年代后,国内史学界对武则天的肯定评价逐渐增多。如,有学者认为,武则天在位期间,“不但没有使唐朝衰落,而且有胆有识,放手选才,治国有方,促使唐朝继续向前发展”。认为她是古今中外少有的伟大政治家。

——摘编自罗元贞《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的施政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武则天在20世纪20年代和80年代受到肯定评价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棻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书院教育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

——《时代周报》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你认为史景迁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对此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材料的观点进行认证;也可以对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认识,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其商业利益,必须“能活千家百家”,则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证实,16、17世纪“中国商业缺乏资本主义之性格。”

材料二

英国资本主义形成时,农业的关键因素是圈地运动。光荣革命前后,规模较大的企业利用各种手段兼并消灭其它竞争者,以独霸市场。同时,初步创立了雇用经理和服务性质的企业,以立法的方式来防止欺诈、惩办假冒、监守自盗,形成了保险公司、现代有限公司、邮政等,修筑了付费公路,出现了报纸刊物等等。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靠信用支撑,而信用需要法律的保障。所以,1689年是关键,没有这个时间上的汇集,零星的资本主义因素和抽象的资本主义观念都不能构成一个言之有物、在历史书上站得住脚的资本主义。

——据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作者认为明朝商业经济“缺乏资本主义性格”的理由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英两国商业经济发展前景产生差异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黄仁宇尤其强调“1689年”的理解。

 

查看答案

1870年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7%,工业生产增长4.6倍,同期的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6%,而英国为14%。这反映了

A.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已完成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英国已失去殖民帝国地位

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面临激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