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世纪初华商所创办的轮船公司的运输能力简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1911年 | 1921年 | ||
船只 | 装载量 | 船只 | 装载量 |
109只 | 147087吨 | 2332只 | 489100吨 |
A.轮船招商局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
B.国内外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运输能力的发展
C.一战使西方放弃对中国的侵略,促进航运业发展
D.轮船公司盲目扩大规模使运力增加
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这反映了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870年到1880年间,中国的棉布进口始终维持在20000千关两(千关两是当时的一种计量单位)左右,而棉纱的进口却从2000千关两增长到了近5000千关两。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B.传统经济模式的进一步解体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这表明作者
A.主张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