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妥协与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中常见的政治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过程充分体现了政治妥协。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请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充分体现了政治妥协。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4)概括材料三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5)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1961年全国城镇各级机关人员裁减约一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绝大部分都回到了农村。这主要是为了
A.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
B.满足城镇化进程所需承载量
C.纠正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
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说:“为了鼓励人们投资,采取了责任有限公司的方式……打开了投资的闸门。……1901年,世界出现了第一个拥有十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导致公司制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大航海时代海外殖民的需要
B.工业革命与科技的进步
C.蒸汽时代机器普及的推动
D.电气时代大规模投资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