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他们为了生活和避免无谓的竞争,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再加之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不仅使数十年、数百年积累的社会财富毁于一旦,而且使手工业生产的主体——家族不断更换,难以长期和连续发展。还有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

——张九洲《中国经济史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述阻碍古代中国民间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近代中国城市化模式与西方相去甚远。日渐完善的口岸城市体系及农业过剩人口涌进城市,形成了中国畸变多态的城市化特征。里弄胡同茅草破屋是多数市民的栖息之地,农民离村与相关的都市膨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相关原因。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材料四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5)根据材料五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材料六如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6)从材料六图一看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的评价,有58%的人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1)官营手工业的压制;技术上封锁保守;周期性的社会动荡;多子继承制度造成折产不断,难以积累生产资本。 (2)原因:制度落后,政局不稳,发展缓慢;列强侵略,大量赔款 (3)成就: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的空间布局有所调整;城乡矛盾有所缓解,并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原因:①“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或一五计划的完成)②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③国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的调整。 (4)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 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 (5)农业不断发展;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理由: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提高了生活水平。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民间手工业在官营手工业的压制下,生存空间狭窄”得出官营手工业的压制;“彼此之间总是对技术秘密实行封锁,甚至为保守一技之长,传子或传媳而不传女,或有女不嫁”得出技术上封锁保守;“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的社会动荡”“我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折产不断,致使生产资本的积累和生成规模的扩大极为缓慢”得出周期性的社会动荡以及多子继承制度造成折产不断,难以积累生产资本。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相对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而言,而言,中国“制度落后、政局不稳”发展缓慢;;此外,根据所学知识,自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华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赔款,严重阻碍了中国经的发展。 (3)第一小问,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旱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说明对旧城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说明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材料“到1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1949年的98个增加到1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说明了城市数量增多。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可知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同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4)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二中的信息“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即可得出“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的结论,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即可得出“注重立法”的结论;第二小问“主要问题”由材料二中的信息“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即可得出“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疾病流行”的结论。 (5)由题干中时间“1952~1956年”以及表格数据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总产值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联系这一时期我国实行“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来回答。对农业的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6)在学生对饼状图中数据进行分析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对相关内容的评价。本题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作用和局限性的考查,积极作用可从经营方式的改变对生产的推动角度回答;存在问题可从分散经营、先进技术的推广困难、占用农民耕地等角度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民间手工业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模式•相关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城市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英国的城市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名师点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信息是高考中常见的题型。此类试题的结构主要由材料和设问两大部分组成,即提供一段或数段材料让考生阅读,然后根据材料内容来设问;按材料类型看基本类型主要有:文字材料解析题、图表材料解析题和混合型材料解析题,即文字和图表综合材料解析题,近几年最常见主要是文字材料解析题。解题关键: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政治妥协与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中常见的政治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

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过程充分体现了政治妥协。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请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充分体现了政治妥协。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4概括材料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材料四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5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查看答案

1961年全国城镇各级机关人员裁减约一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绝大部分都回到了农村。这主要是为了

A.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

B.满足城镇化进程所需承载量

C.纠正激进的经济建设政策

D.减轻自然灾害对经济的破坏

 

查看答案

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

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传统手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统治地位的丧失

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