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

《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

 

C 【解析】 试题分析:晚周社会正处于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此时社会思想比较活跃,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思想,例如儒家思想的代表者孟子曾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思是说用爱对待他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故A项排除;墨子提出“兼爱、非攻”的主张,属于这一时期的思想,但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汉朝董仲舒为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并不是在晚周时期大动乱形势下提出,,与题干中时间不合,但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提出,他主张顺应自然,但不合题意,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名师点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 (2)特点: 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思想主张: 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②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③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针对土地兼并现实。 ④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提倡孝道。 (4)影响: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深受汉武帝的赏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C.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查看答案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论述了古代王权的演变情况。他认为,夏商时期的天子与诸侯没有君臣关系,天子只是诸侯的盟主而已;……而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的地位因此而至尊,由诸侯之长变为其君,并通过宗法礼乐制确定了与诸侯的君臣关系。上述分析说明

A.夏商是贵族联盟政治,西周是封建社会的君臣政治

B.西周的政治制度与国家形态演进强化了王权

C.夏商是贵族政治,西周是中央集权

D.西周的君主专制王权大于夏商时期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在清末预备立宪中,清政府以“为各省采取舆论之地,以指陈通省利病,筹计地方治安”为宗旨筹设咨议局。各省督抚对咨议局之议案有裁夺施行之权,对咨议局有监督、勒令停会和奏请解散之权,但本省督抚如有侵夺咨议局权限或违背法律等事,咨议局得呈请资政院核办。1909年,除新疆外,全国21省咨议局成立。咨议局议员全部由选民选举产生,这在中国尚属首次。绝大多数咨议局会前都制定了议事细则、旁听规则、办事处办事细则等。咨议局开议后,提出的议案主要包括保护咨议局职任权限、收回利权、纠举不法官吏、发展实业、发展新政宪政、减轻百姓负担、兴修农田水利等几个方面。议员们经常与督抚进行斗争,如云贵总督出告示要将盐价每百斤加价一两,云南咨议局认为增税累民,要求取消告示,进而决定停止开会,集体辞职,迫使其妥协。辛亥革命后,随着清政府的覆亡,咨议局得活动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侯宜杰著《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潮》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清政府下令各地筹建咨议局得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咨议局在近代民主宪政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并指出清政府所谓“立宪”的实质目的。

 

查看答案

材料百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

请以“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动”为视角,任选其中两段国际货币体系时期,结合史实对其建立和发展变迁的过程进行简要叙述。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清初,凡军国大政,皆交于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亦称“国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会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其成员概由满族贵族组成,汉人不得参与。这种满族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

雍正即位后,对诸王的权势做了进一步的限制,又于1729年雍正七年设立军机房,并于1732年正式改称军机处。参加军机处的军机大臣,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凡被选入军机处者都是皇帝的亲信。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下册

材料二

到了汉诺威王朝时,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对英国的情况不甚了解,无法对许多政治问题发表中肯的意见,而且他们不懂英语……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就成了惯例,内阁只需要在会后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而国王在1714年以后,从来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尔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尔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事实上,沃尔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虚、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各犮生了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