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本质性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关税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畬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这表明他们
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D.对西方强盛原因有全面的认识
16~18世纪中国的金银比价发生了如下变化:16世纪30年代金银比约为1:6,17世纪30年代后升至1:10—13左右,18世纪末达到1:15的水平。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走私现象日益猖獗
B.海禁政策造成外贸萎缩
C.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对外贸易长期保持顺差
王阳明认为士农工商“异业而同道”,所谓“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其业者无不尽其心以“有益于生人之道”。这一看法
A.试图重塑社会治理秩序
B.阐发了“存理去欲”的重要性
C.旨在维护传统生产模式
D.论证了个体“良知”的相对性
汉、唐在长安、洛阳等城设“市长”、“市令”负责市场管理,宋代不再设此官职,代之以名为“税务”的各级征税机构。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B.商业与城市的繁荣
C.宋代财政开支浩大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北朝碑刻风气始于北魏孝文帝。魏碑书体,承汉碑法度、隶书遗意,多用方笔,笔画沉毅雄拔,其流风所及,直导隋唐。这说明魏碑
A.在当时盛行于南北
B.开启了刻石纪功的传统
C.创立了楷书书体形式
D.承隶启楷,书体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