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召集政治协商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一切条件,均已成熟。一切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都站在我们方面。”其历史背景是
A.抗日战争彻底胜利
B.中共确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方针
C.国共两党签署“双十协定”
D.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下图),其昭示的主题是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抗战是一场持久战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中国国力强于日本
1926年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决定党在政治上的主要方针是加紧进行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群众工作,特别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这一方针
A.适应了国民革命新形势
B.表明党的工作重心已转向农村
C.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D.是应对国民党右派的紧急举措
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士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这反映了民国初年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C.军阀混战已是社会痼疾
D.民主政治基础薄弱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本质性解读,合理的是
年代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其他收入 |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数额 | 比重 | |
1849 | 3281 | 77% | 969 | 23% |
|
|
1885 | 3071 | 40% | 3923 | 51% | 714 | 9% |
1911 | 4810 | 16% | 20441 | 69% | 4445 | 15% |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商税、各项杂税等;关税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政府财政收支失衡
C.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传统产业陷入困境
19世纪40年代,魏源、徐继畬相继在其著述中论及美国政治,其中有“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从下始,……可不谓周乎”等语。这表明他们
A.最早提出效仿美国政治体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
C.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D.对西方强盛原因有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