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C.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道光后期以来,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租界和使馆区既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表现形式,也是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与图中历史现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明太祖初壹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至仁宗而后,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从材料可以看出
A.明太祖没有参照元朝的政治制度
B.内阁官员的权力呈加大趋势
C.明朝的内阁和汉唐的宰相都有决策权
D.中书省和内阁均影响了皇权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