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5是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5是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什么?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2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甲午战争带给中国的影响。

材料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概括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材料三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根据所学谈谈场战争胜利的意义

 

(1)原因: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日本蓄谋已久长期准备。态度:义战(解放中国)。 (2)甲午战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双半社会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更加严重;带来了灾难并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3)错误估计:日本认为中国内战纷争,忽视中国再次的凝聚团结;日本认为军事上强于中国,忽视中国人民的斗志。 主要表现:政治上:国共两党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军事上: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战略上相互配合。 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对清政府作“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的描述可知其原因之一为清政府腐败失去民心、军心;根据材料一中“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1861—1930)……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的描述可知其态度为认为日本侵略有理。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3)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低估了中国民众……的力量……民族凝聚力”“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作答;第二小问为基础知识再现题,可根据设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材料中的“民族凝聚力”应该是指全民族抗战,在政治上表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军事上的主要表现为国共合作抗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三小问的答案。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大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根据所学指出这种变化的意义。

材料二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神和人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皇帝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能体现这一地位的具体制度。

材料三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两代为实现“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各设置了什么机构?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机构的特点。

材料四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摘自《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历史人民版

4依据材料四概括张传玺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提出的依据。

 

查看答案

图为江苏画家刘元1938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在日寇身后头戴钢盔的是国民党的士兵,身前手持大刀的是八路军战士,头上手执刺刀的是普通民兵。画家创作的主要寓意是

 

A推动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

B.揭示敌强我弱的事实,号召持久抗战

C.批评国民党消极抗战,防止投降倾向

D.歌颂全民族抗战,激励必胜信心

 

查看答案

观察并分析边《抗日战争部分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从表格中能够得出下列哪一历史结论

 

A国民党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的主要战场

B.国民党军队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C.国民党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中流砥柱

D.国共合作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查看答案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

A九一八事变后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华北事变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