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近代上海为例,英国商人、美国商人、西班牙商人、法国商人都在开埠不久涌入上海市场,至少在1850年上海就有119个商人分属于不同的商业团体。就像宁波这样对外贸易未能很快发展起来的口岸,开埠以后英、法、普鲁士、荷兰、挪威、瑞典等国也先后设立了领事或副领事,以便进行通商贸易。一些外国银行也先后在东南沿海各开放口岸设立了自己的分行或代理处。外国人还在租界和外国人居住地区内设立工程局之类的近代市政管理机构,成立各种下属机构分管城市市政道路、卫生等。他们在五口建立教堂,设立医院,兴办学校,出版报刊,翻译书籍。
——摘编自熊月之等人《论东南沿海城市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
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曾这样描述:“像过分拥挤和贫民窟这样的词,在19世纪初尚感新鲜,而到该世纪末,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现实性,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工厂作为新兴城市发展的核心力量,大部分居民的生活都围绕它展开,但当时城市在居民供水、污水处理和卫生保健等方面十分落后。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龚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针对劳工问题,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
——摘编自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东南沿海通商口岸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出现的城市问题,并谈谈你对城市化进程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1928年间的这段历史是国人寻求宪政救国而归于失败的历史,袁世凯及北洋系在其中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把这段历史称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则明显是用一个集团来代替整个时代,而且,这段历史在国民党看来就是北洋军阀扰乱宪政,分裂割据的历史。在我们传统注重“大一统”历史观的民众看来,国民党无疑把这段历史的混乱责任简单地推给了北洋军阀。今日如果抛开党派的偏见来看待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民初宪政失败,最终归于分裂和政局动荡,并非全然是北洋系的责任,即使是北洋系上台的民初总统和政治治理也并非乏善可陈。
——摘编自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民国初年宪政失败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时期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监察网络。洪武年间曾制定了《宪纲》四十条,后经宣宗、英宗西朝的修订,更为详细。正统四年(1439年),正式制定颁布的《宪纲务例》对监察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察对象以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可谓是事无巨细,使其成为一部“所定宪倒甚备”的监察法规。
据统计,明朝监察官员的总人数浮动在200—300人之间,这还不包括诸如巡抚、巡按和总督之类的监察官员人数。明朝监察官的职权更加广泛。明朝一改其他朝代所提倡的“风闻奏事”的制度,明令不允许“风闻奏事”,凡议论之事必须有理有据,不得捕风捉影、妄加揣测。
——摘编自郑永兰、梁润《浅析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受到了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在形式上是特别是现代的、和平的和官僚体制化的代是”(书伯语),)麦杜思在《中国札记》中就强烈呼吁建立向全体臣民开放的竞争性考试制度,直到l9世纪晚期,英围现代公务员制度正式确立。在其影响下,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案》,在法律上废除了政党分赃制,把自由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政府官员的选拔和录用,体现了功绩制、政治中立和对公民负责的核心价值和精神,从而奠定了美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
——摘编自《西方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l)根据村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美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其意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官员任用制度的认识。
阿根廷在20世纪40—50年代,不止一次地采取反美立场,然而在1990-1996年从美国的进口则增加了两倍,“成为美国的一个好朋友”。这说明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淡化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式逐渐趋同
D.拉美经济独立性弱化
1947年1月和1948年3月,美国先后提出两个新方案,对先前的对日要求“赔偿方案”进行大幅度修改,到了1949年5月,干脆宣布取消了日本的一切赔偿。美国对日政策的变化基于
A.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C.中国大陆形势变化
D.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1936年,美国先后与13个国家签署了互惠贸易协定,关税率平均降低了l3%,此后,签署国间关税率进一步下降,到1939年平均关税率降至37.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已经摆脱经济困境
B.国际贸易秩序趋于正常
C.美国意图拓展国际市场
D.国际紧张局势逐步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