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程朱理学思想传入西方
B.进化论思想冲击了中国传统
C.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D.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水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据此可知,导致上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差异明显
B.中西方传统文化不同
C.启蒙及现代化的原动力不同
D.中西方政治制度不同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人民主权思想
C.天赋人权思想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中提到:“囊括大典,同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常樊然并屿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此材料体现的理念
A.与尊孔复古的思潮出现无关
B.传播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C.以包容的态度来推动思想传播
D.使新文化运动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