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像》中提出:“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像》中提出:“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所为兴也。”这一言论

A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B.成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C.是对儒家思想的严重背离

D.体现了汉代民间思想交锋激烈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天地间之所以生长万物,目的就是用来使人生存。于是那些可以食用的东西可以用来养护身体。那些可以使人有尊严的东西可以用来打扮穿衣,礼仪于是就兴起了。董仲舒从神学目的论出发,阐述了天创造万物是为了人类所用的观点,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故A正确;B、C、D是对材料的误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名师点睛】董仲舒的思想观点: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中央集权需要 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为人处世标准 分析得出结论:董仲舒的新儒学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因而获得统治者的欣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

A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

 

查看答案

古代某一学派曰:“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下列符合这一学派的思想是

A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B.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C.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D.忠信以为质,端悫以为统

 

查看答案

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说:“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这说明“百家争鸣”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因素是

A文化教育的相对落后

B.崇文尚武的社会氛围

C.诸侯争霸的紧张局势

D.学术环境的宽松活泼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书院共有203个,以地域分布计算,长江流域占747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宋代一些著名学者,如朱熹、法九渊等都热衷于书院讲学,影响巨大。

——松叶《宋元明清书院概况》统计

材料二

戌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冲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清华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物”,校内有“行胜于言”的格言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书院教育在地域分布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

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述晚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和实践。

3根据材料三,概述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中古代,天文和历法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年十月的顺序排列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的具体

天象观測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古代史书中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中华科学文明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意识形态倾向于把自然哲学家变成英雄,而在法国最伟大的英雄是牛顿……在法国人如伏尔泰和孟德斯的心目中,英国是由思想和意志自由之源,不过这也是因为他解开了行星之,说明它们的运动遵着与地上运动相同的規律

——托马斯·汉金斯《科学与启蒙运动》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遨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视天文历法的表现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素。

2材料二中牛顿解开“行之谜”的理论贡献主指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的确立对近代科学和思想领域的重大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斯坦热兴起的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