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这种变化体现了
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
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选官制度发展变化的过程是
①察举制
②按军功授爵
③科举制
④九品中正制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下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没能有效地防止封建割据的是
A.秦朝实行郡县制
B.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
C.北宋设文臣知州和转运使
D.明朝实行三司分权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日和戎,二日青苗,三日免役(也称募役),四日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三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1)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一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