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海峡两岸将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或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中国近代史参考》

材料三

 

材料四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1924年1月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1有些全国政协委员提议把2011年全国纪念辛亥革命活动定在武汉举行,也有许多人主张在南京举行。你支持哪一方?简要说出理由。

2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导致材料四中“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和重大创新或举措?

4近几年来国民党领导人吴伯雄、马英九等都强调“中国国民党一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体现孙中山先生的精神”。你认为当前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山精神?

 

(1)武汉:武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孙中山先生亲赐武汉为“首义之区”;武汉作为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遍布三镇的辛亥首义旧址、遗迹和纪念建筑有近30处;武汉具有组织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传统;辛亥首义文化区建设已见雏形,能够提供最好的纪念场所。(答出两条即可) 南京: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南京有中山陵等与孙中山密切相关的纪念场所、文化圣地;海内外华人及国共两党政要经常在南京祭拜孙中山;南京有组织纪念辛亥革命活动的传统;南京经济文化发达,能够提供更好的条件。(答出两条即可) (2)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改变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 (3)主要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或干涉,革命力量较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等。 创新或举措: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4)两岸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应摒弃前嫌、紧密合作,携手排除外来反华势力的干扰,共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振兴和腾飞,为两岸人民谋福祉,造福子孙后代。(其他表述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问考查运用已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只可以选择一方回答即可,但不论支持哪一方都可以,关键是要准确掌握与武汉、南京相关的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的历史知识,再联系两地的具体情况,如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等说明即可。 (2)本问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纳总结能力,材料一主要阐述了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材料二阐述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材料三阐述了辛亥革命改变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与习俗。 (3)本问第一小问即是回答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可以从革命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革命派的局限性、革命道路等方面归纳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1924年1月”、“理论和政治上”归纳,如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等知识。 (4)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时首先要理解孙中山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两党的合作,国家的统一,两岸加强经济建设的交流,九二共识的拥护,中华民族的腾飞,造福后代等,其次结合现实对此分析归纳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思想 【名师点睛】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事件。2016年恰逢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因此该事件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广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1911年前后所发动的一系列反清革命。对此,我们要学会从多种史观对辛亥革命进行评价。我们要认识到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思想领域的不足,这也是新文化运动进行思想解放启蒙的原因。辛亥革命虽然最终失败,但它的意义深远,在中国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的进程中,它具有着里程碑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发表材料中的“伟大的事变”指

A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辽沈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而且在数量上占有优势

C.渡江战役胜利

D.三大战役结束

 

查看答案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A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B.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查看答案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进行土地改革,其富民目的的核心是

A调整生产关系,消除封建剥削

B.建立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

C.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D.大力发展农业

 

查看答案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A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B.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C.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D.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来源:Z#xx#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