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

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题干中“当选的代表”“旧社会妇女哪有妇女的选举权”等信息可以判断出当时中国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故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与“1953年6月24日”不合,故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政治协商的内容,故C项排除;材料中是阐释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是没有对“法制化”进行论述,故D项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名师点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1)我国政体的确立: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②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④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⑤优越性: A.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B.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C.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D.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蒋介石日记》载:“于寇患及匪祸二者,对前一项,加强防御;对后一项,应准备速剿也。”综合判断,这则日记写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民族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

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查看答案

1895年广州起义时,革命党人被认为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上述变化反映出

A民主共和观念日渐传播

B.清王朝统治的日趋衰弱

C.儒家思想遭到彻底摒弃

D.资产阶级民主逐步完善

 

查看答案

下列辛亥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③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④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面是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1936年日记节选:“12月22日抵西安后,与张、杨进行了讨论。……委员长说……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总理,他将同意:……抗日容共联俄;……”,“12月25日?我督促周指周恩来,必须让委员长即速离开……委员长所允诺之一切均会履行。……我们指与蒋一道……4时30分抵洛阳。”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B.中国共产党积极斡旋

C.国共两党从内战走向和平

D.日本侵华威胁日益加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