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体...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ABC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效仿形成风气”。该材料主要表明

A.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B.君主广泛吸纳人才

C.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D.民间儒学开始兴起

 

查看答案

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这说明当时

A.荀子继承儒家思想并开创法家学派

B.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治国思想

C.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利益同盟

D.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查看答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墨家的兼爱思想

B.法家的法治思想

C.儒家的仁政思想

D.道家的无为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建国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白银对制钱的比价一般在1000文以下,1808年以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银钱比价持续上涨。银价的上涨意味着广大劳动者必须付出更多的铜钱完税……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鸦片战争后10年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由于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多的外国银元流入中国社会,外商趁机用成色较低的银元套购中国纹银运往国外,制成银元后返销中国牟取暴利。

——摘编自许弘《近代中国银货币改革述论》

材料二

林则徐于1833年提出自铸银元。光绪初年,吉林省首先用机器试铸银币。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才获准在广东设造币厂。此后,湖北、江苏等省纷纷仿效。1905年,清政府开始全面进行货币改革,目的是统一银币。但由于本位币不定,引起了“两”“元”之争。焦点是用“两”还是用“元”,以湖广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袁世凯为代表的“一两”银币派认为各国应有自己的币制体系,中国不能亵渎国体而丧失主权……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自此,两元之争落下帷幕。……1911年,停止各省自由铸造,铸币权统归中央。……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灭亡,银币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

——摘编自刘士刚《晚清的货币政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清货币改革的特点并评价上述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经济理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产生之后,又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若运用不恰当,反而起会阻碍作用。

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