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
C.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D.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近代前期,某一历史人物认为“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该历史人物应是
A.近代初期“新思想”的倡导者
B.维新变法运动领导者
C.主张民主革命的新知识分子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1920年,胡适指出:“现在所谓新文化运动,实在说得痛快一点,就是新名词运动。拿着几个半生不熟的名词,什么解放、改造、牺牲、自由恋爱、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你递给我,我递给你。”据此分析可知
A.新文化运动存在片面性
B.胡适观点是当时主流观点
C.新文化运动阵营已分化
D.胡适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反映了孙中山
A.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按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走的道路是
A.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孙中山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