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嘉靖皇帝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

明朝嘉靖皇帝曾20多年不上朝,但明人说他“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迥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这反映了

A明朝社会秩序稳定

B.君权与相权矛盾缓和

C.德才兼备大臣众多

D.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内阁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社会矛盾尖锐,排除A;结合所学,君权与相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君权与相权矛盾消除,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德才兼备大臣众多的信息,排除C;由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以才出现“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斋居数十年,图迥天下于掌上,中外俨然如临”,故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的强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无论贫富,只要有志于报效朝廷,都可以自由报考。这一规定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C.降低了做官标准

D.确保公正地选拔人才

 

查看答案

元朝在行政管理上采取了复式行政结构,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不多见,所谓的复式行政结构,便是指各级之间的上下从属关系不是单线的,而是多线的。下列符合这一结构的是

A继承制

B.郡国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公元前913年,楚国第一次称王。公元前704年,楚国打败随国,并让周桓王同意其称王。因周桓王不同意,楚君熊通就自立为“楚武王”,此为楚国第二次称王。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君主专制得以确立

C.世袭制已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已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商鞅《商君书》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

宋朝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宋代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这就是在熙熙攘攘的商市生活以及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成长起来的野俗而生动的市民文化。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人教版教材必修一

希腊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根据材料,提取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关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启蒙运动者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主张开明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家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楷模。……启蒙思想家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

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5分

3综上,对“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这一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