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比,相同的主张是什么?适应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
2.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哪些重要发展,其积极意义何在?
3.黄宗羲对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这种设计的历史缺陷何在?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停止和取消。这次院系调整
A.建立了科学的高校专业体系
B.为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C.为适应建国初的工业化需求
D.推动了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B.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两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的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