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思想启蒙运动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明朝李蛰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李贽的主张是针对
A.八股取士
B.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D.农本观念
下列对儒学发展演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子提出仁政学说
B.董仲舒的新儒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唐代儒学发展到理学的新阶段
D.李贽的思想冲击了儒学权威地位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郊游时,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你认为呢?”他回答说,“你来看此花树时,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是不存在的。”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黄宗羲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
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认为:“汉代强调良好的政府是基于伦理的和谐,甚至将天候与政治混为一谈。如此将宇宙观及政治学混为一谈,笼统地称之为儒教,固然符合了某种目的,但其流弊则是一经摆布,今后两千年则再难以摇撼之。”造成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难以摇撼之”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提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C.已经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
D.能够促进古代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