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之职……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这段引文描述的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官制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基于此种认识,秦朝采取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项措施的影响
A.推动封建自然经济迅速发展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促成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D.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影响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封建家长的喜好
D.宗法观念的影响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中国历史上,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这表明科举制
A.有效防止了政权被颠覆
B.能够缓和民族矛盾
C.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
D.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被称为“政事堂”,成为政府最高机构。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必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法的,不能为下级机关承认。即“皇帝的诏敕,根本是中书门下拟撰”。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中国的人文精神,习惯于从人与人的关系中去体认一切,将人视为群体的一分子,而非个体。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为道”的,人是有伦理道德自觉的互动个体。
——摘自吴惠红《中西人文精神异同探析》
材料三
宋明理学重建了人的哲学。不以鄙陋之心看人类,而以其价值理想看人类,人类的真正价值便显现出来。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宋明理学对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政事堂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思想对“人”的认识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孔子的主张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三,指出宋明理学从哪几方面“重建了人的哲学”?
(4)据材料四指出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应如何看待这一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