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
A.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
B.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
C.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
D.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
宋以后是戏曲发展时期,三国戏尤其盛行。起初关羽只是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时关羽被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材料表明
A.戏剧是加强思想控制的工具
B.儒、道、佛在民间传播,逐渐合流
C.市民文化需要世俗神化英雄
D.戏剧在社会上发挥教化功能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都有官方印记
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
D.强调实用价值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中说: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文中的意思是
A.四书、五经是儒学的根本
B.孔孟经典是儒学的根本
C.《论语》是儒学的根本
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
北宋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反映出理学一开始就追求
A.欣赏自然、移情易性
B.存天理、灭人欲
C.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D.自我完善、君子气节
“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